證券時報記者 唐強
滇池畔的鷗鳥依然翩躚,但春城昆明的敘事已悄然轉向。
六百年前,茶馬古道上的馬幫馱著茶葉走向世界;六百年后,昆明正用算力編織一條“數字絲路”。
當“東數西算”與“一帶一路”在此交匯,這座昔日的旅游名城正以算力為翼,在數字絲路上展翅高飛。
從2022年算力規模42P到2024年的2600P,再到2025年劍指10000P、遠期規劃超10萬P,雖然對比國內其他省市而言,昆明算力總體規模仍然偏小,但“半年增長60倍”的“昆明速度”,仍讓外界大為震驚,這直接體現了昆明謀求打造成為區域性國際化算力樞紐的決心。
云南省主動融入“東數西算”國家布局,將昆明市呈貢區作為全省數字經濟、信息產業發展高地和“云上云”行動計劃核心區重點打造。201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啟動“云上云”行動計劃,彼時的昆明尚是數字經濟的“追隨者”。十年間,云南云上云信息化有限公司成立,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完成更名,投資22億元建設全省首個國A標準數據中心,批復設立全省唯一智算產業園萬溪沖智算產業園……
走進位于呈貢區的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來自廣東省的諸多項目已落地投運。比如,2022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落地呈貢區,僅19天就完成了從簽約到土地供應。目前,該區已有華為、浪潮等50余家企業搶灘入駐,形成“頭部引領+中小協同”的產業矩陣。
時間就是競爭力。2025年,這里還將建設西南唯一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通信出入口局。屆時,跨境數據傳輸網絡時延將大大降低,每節省1毫秒延時,價值可達數千萬元,而這就是昆明作為“黃金杠桿”帶來的巨大現實作用。
“綠電+冷資源”,這是昆明建設“數字電廠”的天然基因。若將算力比作數字時代的“新煤炭”,昆明則手握兩把“密鑰”——年均16℃的冷資源與超90%的綠電占比。
云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所在昆明呈貢區,溫度較市區還能再低1℃—2℃;電力成本更是“殺手锏”,云南綠電可開發總量約占全國20%,開發區電價低至0.53元/度,較東部沿海低40%。疊加雙回路電力系統(2座110千伏變電站)的穩定保障,“綠電+冷資源”的組合拳,讓昆明在“東數西算”版圖中占據獨特生態位。
未來,隨著中國電信國際通信出入口局的正式投運,將為連接中國與南亞、東南亞乃至更廣泛區域的重要通信樞紐,昆明亦將成為西南數據跨境“第一站”。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是連通全球網絡的國際通信樞紐,對于優化國際通信基礎設施布局、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昆明更深層的敘事在于,借“南亞東南亞信息大通道”,重塑數字時代的貿易規則。
“當年馬幫用馬蹄丈量商路,如今我們用算力‘馱’數據鏈接全球?!边@樣的比喻道出了昆明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