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中國人民銀行3月31日發布的兩則公告顯示,今年3月,央行開展了8000億元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未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由于3月有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到期,當月央行實現買斷式逆回購凈投放1000億元。今年以來,央行每月持續釋放中長期流動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
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國債買賣操作以及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是在央行每日根據一級交易商需求連續開展7天期逆回購操作的基礎上,額外投放的中長期資金。今年3月,央行買斷式逆回購小幅凈投放1000億元,MLF凈投放630億元,保持中長期資金凈投放,展現出央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
今年以來,央行用好多種工具投放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充裕和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綜合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與MLF操作看,央行在1—3月分別凈投放中長期資金9050億元、4000億元和1630億元,一季度合計凈投放超過1.4萬億元。
近段時間,銀行體系資金面維持偏緊狀態。3月以來,銀行間7天質押回購加權平均利率(DR007)持續處于1.7%上方,自3月27日持續高于2.0%,明顯高于政策利率。市場機構普遍認為,年初以來資金面趨緊的背后是央行出于穩匯率、防利率風險、防空轉的考量,央行通過暫停國債買入、回籠流動性等操作,引導國債收益率回升。
隨著3月央行再度加量續作MLF并保持買斷式逆回購凈投放,以及近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提出“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觀察、評估債市運行情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部分市場專家開始認為,流動性正在逐步轉向寬松。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近期,匯率壓力有所減弱、市場利率中樞明顯上行,貨幣政策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下階段,為穩增長、寬信用、穩預期,貨幣政策目標預計將轉向多目標平衡,并兼顧短期流動性,資金緊平衡狀態有望得以調整。
“后續政府債券或加速發行,需要適度寬松的資金面配合,避免出現政府債券發行成本偏高的情況。”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宋雪濤認為,接下來,央行可能再度開啟國債買入操作,通過擴大買斷式逆回購規模或者降準等方式,向市場投放流動性。
自去年10月央行啟用買斷式逆回購以來,買斷式逆回購余額逐步增加,減輕了MLF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的壓力,實現了每月中長期資金的凈投放,且期限品種更為靈活。目前,MLF余額已從峰值的7.3萬億元逐步降至約4.1萬億元。隨著3月MLF操作方式調整,MLF利率的政策屬性已完全淡出,但MLF余額仍有較大規模。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曾表示,未來通過買斷式逆回購替換MLF的過程還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