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加碼布局智算產業!
在3月28日召開的2025年“智算申城”高峰論壇上,上海市智能算力資源統籌調度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證券時報記者獲悉,該平臺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下,由上海儀電集團牽頭搭建,以市場算力需求為導向,實現跨市域、跨資源池、跨廠商的異構智能算力資源調度和交易,形成多元參與、多方協同的靈活供給格局,服務和保障本市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業的智能算力和科學計算需求。
目前,上海市智能算力資源統籌調度服務平臺已和三大運營商、多家云算力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并探索接入西部對口合作地區優質算力,共同支撐和繁榮上海大模型創新生態。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大裝置事業群總裁楊帆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蓬勃發展,算力供給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緊缺,通過調度平臺可將分散在不同產業主體的算力統一分配和利用,將大幅提升整個算力的利用效率。據透露,商湯科技將加入調度平臺,更好地服務上海智算產業上下游應用與研發推進。
2022年,作為商湯大裝置重要載體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上海臨港AIDC正式投入運營,已成為亞洲最大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之一。目前,上海臨港AIDC算力總規模達23000PetaFlops。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英指出,上海正順應智能化變革機遇,將人工智能作為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引領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帶動構建具有競爭力的智算產業生態。面向未來,上海將充分利用超大城市的綜合優勢,加快建設更具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為智算產業發展打開新機遇、開拓新領域。
據張英透露,上海將打造先進高效的智算能力,加快推進高性能智算集群建設,打造安全、可靠的算力底座;開展近幾年新建智算中心項目后評估工作,提升智算中心上架率。提供普惠便捷的智算供給,支持構建功能完善、開放共享的市級智算資源調度服務平臺,實現全市算力統籌調度,逐步探索接入異地/異構算力,降低智算使用門檻。營造開放共享的智算生態,搭建更多協作交流平臺,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強算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供需對接,形成長期、穩定、共贏的產業生態體系。
近日印發的《上海市關于促進智算云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5—2027年)》(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上海市智算云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智算規模力爭達到200EFLOPS,其中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超70%;打造若干綜合型智算云平臺和一批垂直型智算云平臺,形成一批智算云標桿應用;培育1—2家戰略型企業和20家高成長企業,吸引國內外頭部云商在滬擴大投資。
論壇上,上海電信正式推出公共算力服務門戶——算力超市,并基于門戶下智算單卡/多卡產品,助力個人與政企用戶便捷獲取高效算力資源,配套提供熱門模型鏡像及API接入服務,推動上海建設更具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在智算標準方面,2024年,上海市算力網絡協會完成了《智能計算中心網絡服務能力要求》、《算力調度適配層技術要求》、《智能計算中心網絡工程技術標準》等3項團標,以及《上海算力網絡高質量發展白皮書》、《上海綠色算力高質量白皮書》和《上海市智能算力高質量發展策略研究報告》的編制和發布工作,為本市智能算力和算力網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標準支撐和決策參考。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