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三大股指盤中維持震蕩上揚態勢,科創50指數漲超1%。截至收盤,滬指漲0.15%報3373.75點,深證成指漲0.23%報10668.1點,創業板指漲0.24%報2145.1點,科創50指數漲1.12%報1040.57點,上證50指數漲0.51%,滬深北三市合計成交12171億元,較此前一日增加367億元。行業方面,電力、鋼鐵、有色、煤炭、建筑、石油等板塊走低,醫藥、化工、保險、半導體等板塊拉升,光刻機、創新藥、有機硅概念等活躍。
東莞證券表示,當前市場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核心矛盾在于政策預期、業績驗證及外部擾動交織,預計大盤仍將呈現窄幅震蕩格局,短線可加大均衡配置的力度,4月可重點關注業績主線、兩會政策落地方向以及科技的內部輪動。
今日投資機會解析
多重擾動抬升油價中樞
自2020年以來,美國成為油氣凈出口國,2024年出口量大幅增長,較高的生產成本支撐布倫特油價68—70美元/桶的底部區間。特朗普對伊朗、委內瑞拉的制裁逐步展開,供給端擾動頻繁。
中信證券指出,當前油價對于OPEC及全球其他地區的供給增加已充分預期,關注美國降息前后需求變化。近期中東局勢緊張加劇,俄烏談判進展緩慢,地緣仍推升油價。綜合來看,考慮到近期美國對伊朗、委內瑞拉制裁及地緣擾動等多重因素影響,2025年布倫特原油價格有望小幅上漲至70—75美元/桶波動。
碳市場擴容正式落地
3月26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碳市場擴容正式落地,從“電解鋁”更新為“鋁冶煉”行業。整體覆蓋碳排放量增長約60%,進一步完善碳定價機制,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
浙商證券指出,此次擴圍后,重點排放單位數量從約2200家增長至約3700家,增幅約68%;覆蓋排放量從約50億噸增長至約80億噸,增幅約60%;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比從約40%增長至約60%,增幅約50%。全國碳市場從僅發電行業向多行業融合、從僅能源活動向兼顧能源活動與工業過程排放、從僅二氧化碳向多種溫室氣體進行三重升級。市場活躍度有望提升,助力完善碳定價機制;降低出口歐盟關稅成本,提升應對綠色貿易壁壘能力。
血制品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3月26日,上海萊士公告擬以42億元收購南岳生物100%股權,進一步拓展公司血漿資源和優質生產基地。機構表示,血制品賽道屬資源性行業,行業并購本質是資源和技術的整合,行業龍頭通過并購擴大規模優勢,未來行業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
萬聯證券指出,血制品行業仍是“資源為王”的防御性賽道。政策端,血制品賽道準入壁壘高,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國家在血液制品行業準入、原料血漿采集管理、生產經營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監管和限制措施,具有較高的原料稀缺性和政策壁壘;需求端,隨著老齡人口的數量增長,特別是經濟負擔能力較強的一線城市老齡人口與日俱增,在術后或免疫力低的情況下需要使用血液制品的患者將越來越多,帶來市場擴容;上市公司角度,央國企背景有助于提升獲漿資源能力,助力公司采漿規模擴大,提升收入規模;長期看研發實力決定企業收益能力,工藝提升和新產品開發均有利噸漿利潤提升。重點關注在漿站資源、品種批文、研發管線、國際化能力上有優勢的企業。
其他影響市場的消息
央行:貨幣政策有足夠空間 將擇機降準降息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3月2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在不穩定世界中尋找貨幣與金融穩定”分論壇上表示,中國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立場很明確,貨幣政策有足夠空間,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同時,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加強利率政策執行和監督,持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加大貨幣財政政策的協同配合,促進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
三部門:推動輕工業數字化轉型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日前聯合印發《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重點輕工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90%左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5%左右,打造100個左右典型場景,培育60家左右標桿企業,制修訂50項左右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形成一批數字化轉型成果。
《實施方案》明確,深化人工智能賦能應用。支持家電、家具、照明等行業骨干企業,基于特定場景開展數據模型開發、應用測試驗證,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領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鼓勵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組織推廣人工智能技術場景化應用,重點培育協同設計、智能生產、在線檢測、預防性維護、智慧營銷等生產端場景和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騎行、智慧養老等消費端場景。
國家醫保局:即時結算系統成功落地
據國家醫保局公眾號27日消息,即時結算系統成功落地。國家醫保局表示,為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健全與“1+3+N”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相適應的醫??茖W結算體系,進一步提升醫?;鹗褂眯?,青海作為試點省份,積極推進即時結算系統落地,已選取7家醫藥機構先行試點并成功完成即時結算業務全流程操作。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