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機構調研再度聚焦TMT。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開年以來,機構投資者的調研興趣集中于TMT領域,集成電路、半導體、電腦硬件、電子元件等板塊的代表性上市公司獲得多方關注。
調研數據顯示,摩根士丹利、花旗等知名外資密集調研瀾起科技,關注的問題包括時鐘芯片的布局思路等;中金公司、紅杉資本等密集調研炬光科技,重點關注公司近期的兩項并購事宜;易方達基金、高毅資產等密集調研水晶光電,關注點包括公司在AR領域的創新思路等。
摩根士丹利、花旗等調研瀾起科技
1月23日,瀾起科技舉行了調研會議。此次活動吸引了251家機構參加,其中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美林、中歐基金、嘉實基金、廣發證券等。
瀾起科技是業界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為全球僅有的3家內存接口芯片供應商之一,主要業務是為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提供以芯片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內存接口,津逮服務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該公司現已成為全球可提供從DDR2到DDR4內存全緩沖和半緩沖完整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在內存接口芯片市場位列全球前二。
會上,部分機構針對時鐘芯片提問,詢問瀾起科技在時鐘芯片方面的布局思路。對此,瀾起科技表示,從市場規模來看,時鐘芯片是一個相對成熟、空間較大的市場。根據Market Data Forecast的數據,2022年全球時鐘芯片的市場規模合計為20.3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可達到30.2億美元。
瀾起科技表示,目前,時鐘芯片國產化程度較低,主要市場份額被少數幾家海外廠商占據,國產替代空間廣闊。比如單臺服務器內一般需要10顆左右的時鐘芯片,中高端儀器儀表平均每臺使用約4顆時鐘芯片。2024年公司推出了首批可編程時鐘發生器芯片,主要針對存儲、算力芯片、交換機等應用場景對高性能時鐘的需求。目前,公司正在研發時鐘緩沖芯片。公司將進一步完善時鐘芯片的布局,持續豐富相關產品料號,希望能在不遠的將來為客戶提供完整的時鐘芯片“一站式”解決方案。
中金公司、紅杉資本等調研炬光科技
炬光科技于1月22日召開了調研會議,吸引了240家機構參與,其中包括中金公司、紅杉資本、華夏基金、中信建投證券、交銀施羅德、中國農業銀行、大家資產等。
炬光科技為固體激光器、光纖激光器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醫療美容設備、工業制造設備、光刻機核心部件生產商,激光雷達整機企業,半導體和平板顯示設備制造商等提供核心元器件及應用解決方案,產品逐步被應用于先進制造、醫療健康、科學研究、汽車應用、信息技術五大領域。該公司產品的技術水平、性能和可靠性指標會直接影響中下游激光應用設備的質量和性能,系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
在此次調研會上,投資者主要關注公司對瑞士SMO以及Heptagon的兩項并購事宜。對此,在問答環節中,炬光科技詳細介紹了此前并購LIMO的整合經驗對瑞士SMO并購以及Heptagon并購的幫助。
炬光科技表示,2016—2017年,公司成功并購德國LIMO微光學公司。此后,在2019年,公司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最終在2020年成功助力LIMO實現扭虧為盈。歷經4到5年的并購整合,LIMO與“老炬光”的業務深度融合。在對LIMO長達7年多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并購整合經驗,也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運營理念與方法。
因此,在瑞士并購以及Heptagon的并購整合管理工作中,炬光科技秉持全面集成的理念,采用統一的經營模式,即職能集中、流程/制程統一、共享服務中心。當然,跨國并購向來都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艱巨任務,尤其是在收購虧損資產后,想要在短時間內實現扭虧為盈,這對公司的管理能力、業務拓展能力以及整體運營能力,無疑都是巨大的考驗。不過,得益于此前LIMO并購整合所積累的成功經驗,瑞士并購和Heptagon的并購整合進程相較于LIMO當時的情況,預計將大幅提速。
易方達基金、高毅資產等調研水晶光電
1月11日,水晶光電舉行了調研會議。此次調研吸引了204家機構參與,其中不乏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紅杉資本、高毅資產、華安證券、光大證券、中國人壽資產、太平養老保險、大家資產、惠理集團等重量級機構。
水晶光電是國內專業從事精密薄膜光學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知名光電元器件制造的企業,從事光學影像、薄膜光學面板、汽車電子(AR+)、反光材料等領域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該公司已構建光學元器件、薄膜光學面板、半導體光學、汽車電子(AR+)、反光材料五大業務板塊,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相機、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安防監控、車載光電、元宇宙AR/VR等領域。
此次會議上,有機構投資者關注公司在AR領域的創新思路和節奏。對此,水晶光電回應稱,大模型不僅推動了智能手機向AI手機的升級,也帶動了AI眼鏡場景的發展,而AI眼鏡必將走向AR眼鏡,通過近眼顯示實現人與現實場景的交互。
水晶光電表示,公司正緊抓AR光學時代到來的機遇,并將其列為公司的一號工程,計劃通過幾年發展,公司能夠轉型成為AR光學核心顯示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目前,AI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這一領域帶來了巨大推動力,但是在顯示的硬件端仍然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解決,公司堅定投入并在硬件基礎技術上不斷迭代進步。此外,AR眼鏡將帶來3D傳感領域的創新需求,公司半導體光學板塊有望迎來新的產業機遇。
校對:彭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