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首個交易日,A股整體表現強勢,滬指小幅走高;港股早盤強勢拉升,午后漲幅逐漸收窄。恒生指數收漲0.38%,恒生科技指數漲0.23%。
個股方面,小米集團盤中大幅跳水,一度跌超6%;衛龍美味盤中漲超10%,創出歷史新高。
具體來看,滬指盤中強勢震蕩上揚,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午后回落翻綠。截至收盤,滬指漲0.38%報3348.44點,深證成指微漲0.01%報10503.66點,創業板指跌0.09%報2101.88點,北證50指數漲0.42%,滬深北三市合計成交11531億元,成交額較昨日減少約900億元。
場內超3800股飄紅,醫藥板塊爆發,創新藥、減肥藥概念等表現亮眼,誠達藥業20%漲停,熱景生物大漲超16%股價重返100元上方;可控核聚變概念再度活躍,中洲特材、合鍛智能、海陸重工等均漲停;光刻機概念崛起,凱美特氣斬獲4連板,新萊應材漲超10%;電力、石油、化工、燃氣等資源股集體拉升,和順石油連續3日漲停,立新能源、江蘇新能斬獲兩連板;汽車產業鏈股回落,美晨科技、雪龍集團跌停。
醫藥板塊爆發
醫藥板塊今日強勢拉升,創新藥、減肥藥概念表現亮眼。截至收盤,歐康醫藥、隴神戎發、多瑞醫藥、誠達藥業等漲停,熱景生物漲超16%,股價重返100元上方。
有分析稱,醫藥板塊近日表現強勢的主因為:一方面,市場對醫藥板塊政策預期轉向樂觀,創新藥和部分仿制藥板塊表現強勢;另一方面,隨著年報逐步披露和一季報預期逐步形成,市場開始交易醫藥部分左側賽道和左側板塊復蘇/困境反轉預期。
國金證券指出,醫藥板塊在一季度以后的景氣度復蘇和估值修復是極大概率事件,創新藥和部分仿創藥繼續是布局的重中之重,商保目錄政策變化、集采、國談預期落地,以及美國腫瘤會議(AACR和ASCO)數據公布都將繼續帶來后續股價催化機會,關鍵在于尋找個股預期差;與此同時,一季報后景氣度反轉和業績改善也將帶來連鎖藥房、器械、CXO、仿制藥、中藥、醫療服務等左側板塊的個股投資機會,建議積極把握。
可控核聚變概念活躍
可控核聚變概念今日再度活躍,截至收盤,常輔股份漲超24%,中洲特材20%漲停,國光電氣漲近19%,合鍛智能、海陸重工、蘭石重裝等均漲停。值得注意的是,合鍛智能近7個交易日已斬獲5個漲停板。
消息面上,3月28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可控核聚變大科學裝置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首次達成原子核和電子溫度均突破1億度的關鍵指標,實現綜合參數的顯著提升。據報道,“中國環流三號”完全由我國自主研制,因其能量產生原理與太陽發光發熱相似,故而被稱為新一代人造太陽。根據最新實驗數據,該裝置成功實現原子核溫度1.17億度、電子溫度1.6億度的參數水平,這一成果標志著中國可控核聚變向工程化應用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悉,今年以來,聚變新能(安徽)、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等公司的項目招標工作進入加速階段,累計招標已超過46項。其中,聚變新能采購包括水冷系統水泵、水冷系統6000T冷卻塔等項目。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采購170GHz回旋管、高壓氦氣回收壓縮機以及CRAFT直線裝置激光焊接機等項目。
該機構表示,隨著可控核聚變實驗堆建設的穩步推進,技術成熟度的逐步提升,實驗結果的不斷進步,可控核聚變產業鏈有望迎來放量。
小米集團大幅跳水
小米集團(01810HK)盤中大幅跳水,一度跌超6%,收盤跌5.49%報46.5港元/股,最新市值12051億港元。
今日午后,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細節相關話題沖上熱搜。
隨后,小米公司發言人官方微博回應稱,2025年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據初步了解,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后發出提醒并開始減速。隨后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并操控車輛轉向,隨后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后可以確認的時速約97km/h。
小米表示,“碰撞發生后,我們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系,了解非車主本人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并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此后,警方隨即抵達現場,全面介入調查事故。同時,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于30日趕赴銅陵,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們所掌握的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信息。我們將繼續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嚴格遵循調查結果,確保事件處理公開透明。”
責編:葉舒筠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