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之年。在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的背景下,2025年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這意味著中國經濟運行的邏輯正在經歷新的調整與轉變。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怎么看、怎么干?《中國經濟2025》由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領銜解讀,黃奇帆、黃漢權等知名經濟學家執筆,從守正創新與改革發展、宏觀經濟與預期管理、提振消費與擴大內需、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對外開放與區域創新五大部分展開深入剖析,對當下經濟發展的制度背景、問題挑戰和發展方向做出全面分析,幫助你讀懂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精準把握當下及未來發展方向。
本文整理摘自黃奇帆執筆部分。
作者:黃奇帆(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北京市“十五五”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曾任重慶市市長、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產業組織方式。比如農耕時代,分工不那么具體,制造業采用作坊式,一個家庭幾個人,一個師傅帶幾個徒弟,小而全,大而全,制作的是簡單的工具。一家人做紡織,什么都是自己做,因為這個東西本身就不復雜。到了現代工業化時代,產業分工越來越細,這個時候公司制就誕生了。公司制是對農耕時代作坊制的一個升華,公司相對于作坊,結構更復雜,產業組織方式更精細,生產效率也更高。
01
五大產業組織與企業運營模式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分工也不斷細化,生產性服務業的業態也在發生變化,其產業組織和企業運行模式表現出五種不同的方式。
第一種,成千上萬個專精特新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這些企業分布在各個城市,為全社會各行各業開展不同的服務。
第二種,一手抓生產性服務業、一手抓制造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它們兩手抓,既搞研究開發、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同時也是大規模的制造業企業,比如中石油、中石化、格力、海爾等。
第三種,專注于某個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比如法國的施耐德電氣,為全社會提供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服務。還有新加坡的普洛斯,為全球提供智慧物流服務。
第四種,專做生產性服務業的鏈頭企業。它們圍繞著一些產業技術先進、市場需求巨大的世界級的工業產品,比如手機、計算機等產品,在產業鏈集群中只做與這些產品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制造全部外包給代工龍頭企業。比如蘋果、惠普、微軟、華為,產業鏈十大生產性服務業都是它們自己管,就做鏈頭,制造業都外包給富士康、廣達電腦、比亞迪電子、立訊精密等代工企業。
第五種,產業互聯網企業。隨著數字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推進,當下世界最高效的以銷定產、以快打慢、以新打舊的產業組織方式是產業互聯網+產業鏈集群,這將是新質生產力又一個標志性的推進。
由于產業互聯網是近幾年流行的新生事物,在這里我特別強調:產業互聯網才是真正的藍海。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的互聯網實現了從無到有到強的躍升,消費互聯網孕育出一系列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如今互聯網已行至下半場,消費互聯網增長紅利正在逐漸消退,發展的天花板已近,想要繼續走在世界前列,需更多聚焦產業互聯網,打開賦能產業新空間,激發更多新質生產力。
02
產業互聯網的三種模式
與消費互聯網不同,產業互聯網下,每一個行業的結構、模式各不相同,并不是“一刀切”的,而是針對不同行業生態的“小鍋菜”,需要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地推進。汽車產業鏈的產業互聯網就不適用于電力產業鏈,化工產業鏈的產業互聯網也無法直接平移復制到金融行業。
產業互聯網具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是大型企業集團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由一個企業或者一個集團內部的數字智能化部門來推進,實現整個企業的市場信息采集、設計開發、生產制造、采購銷售、物流運輸等全鏈條的數字化,把自己上中下游的產業鏈搞成一個產業互聯網。比如青島海爾公司卡奧斯平臺。
二是行業性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依托互聯網的平臺和各種終端,將行業內幾百家提供研發設計/金融保險/物流運輸等生產性服務業的企業、上千家制造業企業以及上萬家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商,通過數字系統、網絡系統全面貫通,并將觸角延伸到全世界的消費者,根據消費者偏好實現了小批量定制、大規模生產、全產業鏈貫通、全球化配送。比如廣州番禺的希音公司。
三是區域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一個第三方的數字化網絡平臺把一個城市、一個縣、一個鄉鎮的產業鏈集群通過互聯網兜起來,產業鏈集群中每個產業本身都有信息反饋、設計研發、物流配送、生產制造上中下游配套、采購銷售、售后服務等環節,然后把這些環節進行全數字化的表達,通過萬物發聲、萬物萬聯、人機互動、智慧網聯將這些環節串在一起,這樣互聯網與一個個產業鏈集群就實現了完全的數字化融合,形成產業互聯網平臺。比如阿里巴巴的1688平臺、拼多多的跨境電商平臺Temu等。
03
產業互聯網特點
一是產業互聯網具有產值疊加效應。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有本質的不同。消費互聯網賣掉1000億元的產品就是1000億元的銷售值。產業互聯網如果賣掉1000億元的服裝,那么這1000億元的服裝是由這個網絡平臺里的制造企業生產出來的,就相當于網絡關聯的這個制造企業群制造了1000億元的工業生產值,同時網絡又銷售了1000億元的銷售值,兩個1000億元產值的疊加就是2000億元;同時,網絡平臺里為制造業配套的零部件企業、原材料企業可能占了60%的生產成本,又有600億元,再加上平臺上研究開發、物流配送、其他服務的產值往上疊加,又有1000億元,所以就構成了三個1000億元的疊加,產生3000多億元的總產值。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包括品牌、市場渠道都跟這個產業互聯網連上了,產業互聯網變成包打天下的一個重要品牌,幾千個、上萬個企業都在這個品牌的“大樹”下活動。
二是產業互聯網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使之重新煥發生機。作為產業互聯網平臺,希音公司將珠三角地區原本要轉移到東南亞或者關門的上千個勞動密集型服裝制造企業留了下來,同時帶動了為服裝制造企業服務配套的原材料企業、輔料企業、物流企業、設計企業等總計上萬個各種各樣的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又帶動了100萬人就業。由于產業互聯網平臺對產業鏈中上萬個中小微企業進行了數字化賦能,從而實現了市場需求、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配送、市場銷售等全網一盤棋,牽一發而動全身。希音公司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幾百個銷售點,他們把線下B2B(企業對企業)、B2C(企業對消費者)和全球線上B2B、B2C的銷售情況,以及同步的市場需求及市場行情分析情況,在第一時間交給網上的幾十個設計單位,設計單位立即設計出20個樣品,制造企業每個樣品制作1000件,迅速推到市場銷售。如果有5個樣品的產品一賣而空,那么馬上反饋回來,制造企業迅速組織生產,制作幾萬件暢銷產品推向市場,實現以銷定產、以快打慢、以新打舊,這種快速反應的優勢一旦建立,就會在市場競爭中取得領先。這種領先優勢既帶動了上萬個中小微企業同步發展,又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歡和認可,還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希音公司還未上市,其估值就超過了1000億美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獨角獸企業。
三是產業互聯網必然會推動一個地區的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一個產業互聯網之所以能夠將上萬家企業網絡聯動,不是靠對上萬家企業股權投資,不是靠財務補貼,不是靠渠道壟斷,更不是靠親屬關系,而是靠生產性服務業的全方位發展和完善。一個成功的行業性產業互聯網,生產銷售的規模往往會很大,將帶動一個地區的制造企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鏈集群,使這個地區成為某個產業的生產制造中心;因為銷售值很大,也會使這個地區成為貿易中心;因為生產銷售需要物流配送,又由于體量巨大,也會使這個地區成為物流中心。產業互聯網不僅帶動了這個地區的制造業、貿易批發零售、物流運輸,還會帶動產品的研發設計和品牌開發,成為某個產業的研發和品牌設計中心。圍繞這些中心的各種生產性服務業也會一并展開,會產生大量的會計師服務、律師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綠色低碳服務、品牌專利保護及推廣服務,以及各種金融業務的服務、各種咨詢服務和服務外包的服務,等等。這些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也將搭載在產業互聯網平臺上與制造企業融合在一起,互相纏抱依靠,形成產業互聯網生態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態。
四是產業互聯網將實現金融科技的全面到位。金融科技旨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產業互聯網使上萬家企業在網上形成生產體系,各環節互相聯動,每家企業的需求、生產和訂單一目了然。商業銀行與產業互聯網一聯網,對各企業盡職調查的數據應有盡有,可立體地對每個企業畫像,信用、杠桿、風險高下立判,就像主辦銀行一樣,能夠快速地為產業互聯網中的企業貸款融資,從而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同時產業互聯網還會將網絡上產生的各種產值和稅收引流到公司注冊地,使當地形成一個區域的金融中心,不但增加這個區域的GDP,而且GDP的含金量還會特別高。
各地招商引資,再用各種優惠政策搶蛋糕的辦法已難以為繼。哪個地方能培養出幾個行業性產業互聯網,或者引進幾個行業性產業互聯網到當地落戶,就可以將制造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生產性服務業中心拉到當地,在別人一點感覺還沒有的時候,你已先行者通吃。當今世界,逐鹿中原,得產業互聯網者得天下。
這就是產業互聯網加上中下游產業鏈集群、水平分工加垂直整合的產業新模式,是新質生產力未來發展的新業態,也將是各地、各種企業競爭的關鍵。
本文整理摘自《中國經濟2025》 劉世錦、黃奇帆、黃漢權等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