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3月29日,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趙東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的“企業發現與發明論壇”上發表題為“全球科技革命浪潮下的化工新材料創新發展趨勢”的主旨演講。演講中,趙東表示,2024年全球化工新材料產業規模達到4550億美元,預計2027年將達到5500億美元。2024年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規模為1656億美元,過去十年增長3.4倍,約占全球產值的36.4%,預計2027年將達到2500億美元。
趙東表示,“十五五”期間,我國化工新材料創新將進入“引領型”“闖高端”的全新階段。要努力解決從分子設計、鏈結構調控,凝聚態構筑,到加工成型機理、跨尺度表征、宏觀性能優化等系列科學問題,加快向高性能、低成本、綠色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這些方向不僅是產品技術迭代、產業提質升級的戰略選擇,更是應對“雙碳”目標挑戰,擁抱全球能源革命的重要舉措。
具體來說,一是發展高性能材料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一方面要大力推進基礎材料的高性能化,通過高效催化材料,新型聚合工藝和功能改進等手段,推動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通用基礎材料實現高端化,提升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以高端聚烯烴、特種合成橡膠、功能性膜材料等為代表的高性能材料,滿足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新興領域,一代材料、一代裝備跨越式發展需求。這些材料是我國化工新材料創新發展必須突破的重點。
二是發展綠色生產技術,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化工新材料的含“綠”量就是含金量,要從供給端發力,加大綠氫、綠電在化工材料生產流程中的耦合組合力度,大幅增加電氣化裝備數量,提高對低品位熱能的利用,擴大熱泵技術應用和綜合的能力。通過流程再造等技術創新,努力實現過程低碳化、綠色化。加快提升綠色生物制造技術水平,構建全產業鏈技術。要從循環端破題,開發以廢舊高分子材料綠色資源化利用為目標的循環利用、改性調控、過程環保等關鍵技術。前瞻布局易回收高分子材料及添加劑研究,加強產業示范應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三是發展智能化材料技術,實現多功能集成與顛覆性作用。智能材料是指能夠對外界環境的變化作出反應的材料。目前已在航天器自適應控制、智能紡織品、生物醫學設備領域實現商業化創新應用。比如利用人工結構作為功能單元的超材料,可實現自然材料無法獲得的新性能,有望在仿生、軍工、半導體等領域實現顛覆性應用。又如汽車保險杠自修復材料。在現有聚氨酯材料中加入含有可逆交聯鍵的硅膠。一旦碰裂硅膠能夠自行修復,使保險杠恢復如初。
趙東表示,中國石化組織實施了一批重大戰略科技任務,填補了一大批國內空白,部分化工新材料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進一步搶占高端新材料創新制高點,今年6月,中國石化將建成交付上海光源能源化工科學研究室實驗室,助推化工新材料等領域底層機理的研究。在天津加快建設全球最大的化工材料中試基地也將加快向材料市場終端提供產品服務。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