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引起財富管理機構的高度關注。
3月25日,比亞迪發布年報,公司2024年實現營收7771.02億元,同比增長29.02%;凈利潤402.54億元,同比增長34%;基本每股收益13.84元。同時,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9.74元(含稅),現金紅利總額約為人民幣120.7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宣布,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擬使用自有閑置資金在金融機構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或債券產品,資金總額不超過600億元。授權使用期限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十二個月內,在上述額度內,資金可以滾動使用。
如此規模的理財額度,讓比亞迪一舉坐上A股上市公司委托理財額度頭把交椅。
無獨有偶。晨光股份3月26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召開第六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和第六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使用部分閑置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理財的議案》,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最高額度不超過人民幣40億元的閑置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理財,在上述額度內,資金可以滾動使用。同時,授權公司總裁具體實施上述理財事宜,授權期限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一年內有效。
那么,上市公司頻頻拋出理財計劃,信托公司能否抓住相關機遇呢?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收益率上,信托往往會比其他理財產品具有優勢,仍是上市公司的選擇之一。但當前可投的優質信托項目比較少,收益率較前幾年下滑比較明顯,信托產品的競爭力相對往年有所下滑。
2025年開年以來,資產管理信托發行依然呈現低迷狀態。其中,非標信托業務市場加速收縮,相關產品規模降幅顯著高于數量降幅,“量價齊跌”特征凸顯。一度堅挺支撐市場的政信信托亦顯現頹勢,2月份發行成立數據下降尤為顯著。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2月非標信托成立數量環比下降30.93%至827款,成立規模環比下滑53.62%,僅為211.84億元,創下近三年單月新低。
值得一提還有,非標信托產品規模降幅顯著高于數量降幅,單只產品平均募集規模下滑明顯。
業界觀察人士稱,監管部門對融資類非標產品的穿透式監管強化,監管壓力之下非標業務展業艱難,同時春節后資金市場利率中樞下移20BP,資金利率下行直接壓縮非標產品的收益空間,相對于標準化固收產品的優勢進一步縮小。
具體來看,2月份,工商企業類信托產品成立規模環比幅度低于行業均值;房地產領域規模繼續在底部徘徊;基礎產業類產品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但成立規模大幅縮水;金融領域信托產品表現出相對韌性,環比降幅低于行業均值,且占比逆勢提升。
標品信托方面,債市波動加劇對市場信心和投資者影響較大。同時,受長假等季節性因素影響,假期交易暫停,市場觀望情緒明顯,資金募集也受到影響。
但與非標信托相比,標品信托的表現可謂相對穩定。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2月標品信托產品成立數量為778款,環比下降6.60%;成立規模為149.98億元,環比下降4.59%。
其中,2月債券投資類標品信托產品的數量環比下降3.83%,但規模占比上升,但這一變化可能反映市場對債券類產品的信心逐漸恢復。股票投資類產品的數量由35款減少至26款,占比從7.92%降至3.34%,投資者對股票類信托產品的配置意愿較低。
另據不完全統計,2月TOF信托產品成立數量為316款,成立規模為81.85億元,環比分別下降了6.78%和2.87%。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