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松資產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響應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號召,統籌開展以“保障金融權益 助力美好生活”為主題的“3·15”投資者保護教育宣傳專項活動,幫助社會公眾切實增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提升金融教育針對性、覆蓋面和影響力。
新法速遞
資本市場法治化的“四梁八柱”
新《公司法》亮點解讀
強化股東權益保護:明確中小股東知情權,提升中小股東在公司治理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促進公司治理結構優化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壓實“關鍵少數”責任:明確其對公司的忠實與勤勉義務,董事、高管失職,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需承擔連帶責任,以提升企業合規意識,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權益。
新《證券法》核心要點
嚴打違法行為:持續加大對財務造假、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等重點領域犯罪的懲治力度,對內幕交易、操縱證券市場等犯罪保持高壓懲治態勢,加強對證券領域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及時揭露和打擊新型金融違法犯罪。
全面注冊制改革:通過簡化證券發行條件、強化信息披露、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和加強監管執法等措施,提高融資效率,保障投資者知情權,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關鍵內容
穿透式監管:明確合格投資者標準,實施穿透式審查,防止通過嵌套或復雜結構規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禁止以任何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公開募集資金。
資金安全保障:要求基金財產由獨立的托管機構進行托管,確保資金安全,防止資金被挪用,并建立健全相關風險管理制度和應急處理機制,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新“國九條”與“1+N”政策體系
聚焦高質量發展:嚴把上市準入、動態持續監督、強化退市機制,對上市公司進行全鏈條監管,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以及資本市場提質增效。
立體化監管網絡:以“1”個總體意見為核心,配套“N”項細則,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投資者保護體系。
維權指南
投資者維權救濟途徑
當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中遭遇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時,以下維權救濟途徑可供選擇:
1. 協商解決
這是最直接、最經濟且效率較高的解決方式。投資者可與上市公司、證券經營機構等相關責任主體直接進行溝通、磋商,雙方本著相互諒解、實事求是的原則,尋求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以快速化解糾紛。
2. 調解機制
投資者可以向專業的調解機構,如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證券業協會和證券交易所等申請調解。調解機構將依據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則,組織雙方進行調解,幫助雙方達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調解協議。調解過程相對靈活、便捷,能夠有效降低投資者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3. 仲裁
若投資者與相關機構之間存在仲裁協議,雙方可將爭議提交給仲裁機構進行仲裁。仲裁機構將按照法定程序和規則,對爭議進行審理并作出裁決。仲裁裁決具有法律強制力,雙方當事人必須履行,如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4. 訴訟
訴訟是投資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最正式、最權威的法律途徑。投資者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或刑事訴訟,請求法院對爭議事項進行審理和判決。在涉及證券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案件中,投資者可通過訴訟要求違法主體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維護自身因其違法違規行為而遭受損失的權益。
5. 代表人訴訟
針對資本市場中常見的群體性糾紛,新《證券法》引入了代表人訴訟制度。眾多投資者中的一人或者幾人可以作為代表人,代表全體投資者進行訴訟。這種訴訟方式能夠有效整合投資者的維權力量,提高維權效率,降低個體投資者的維權成本,同時也有助于統一裁判標準,提升司法公信力。
6. 先行賠付
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上市公司因欺詐發行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給投資者造成損失時,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相關證券服務機構等責任主體可以委托投資者保護機構,與受損投資者達成先行賠付協議,先行賠付投資者的損失。這是一種快速、便捷的投資者救濟機制,能夠及時彌補投資者的損失,維護市場穩定。
風險防范
投資中的“三要三不要”
要理性評估: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和投資目標進行投資決策,不盲目追求高收益。
要核實資質:通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查詢私募機構的備案信息,確保其合法合規。
要分散配置:“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通過合理的資產組合,降低單一資產的風險。
不要輕信“保本承諾”:任何投資均有風險,合規機構不會承諾剛性兌付。
不要泄露賬戶信息:警惕冒充監管機構或證券公司的釣魚電話及鏈接,保護好個人賬戶安全。
不要參與非法集資:遠離“高返利”“原始股”等違規集資陷阱,避免遭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合規培訓
強化防非宣傳 筑牢風險防線
為深入貫徹落實專項活動的主題精神,3月13日,公司合規部組織開展了“強化防非宣傳,筑牢風險防線”的專題培訓。本次培訓聚焦當前資本市場出現的非法活動,以案例剖析、情景模擬等形式,強化員工合規意識,提升服務水平,助力構建投資者保護的“第一道屏障”。
聚焦政策導向 深化合規認知
培訓首項議程圍繞新“國九條”政策展開系統性解讀。合規部門結合資本市場最新動態,詳細剖析政策對資管行業的影響,強調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的展業理念,要求全員在日常工作中嚴格落實合規要求,確保業務發展與監管指導同頻共振,進一步明確合規展業的底線思維與責任擔當。
以案為鑒 敲響風險防范警鐘
合規部門通過剖析近年來假冒基金管理人及從業人員、非法薦股和場外配資等典型違法案例,揭示了非法金融活動的常見套路及社會危害。真實案例的警示作用促使員工深刻認識到“合規無小事”,并強化了對投資者風險提示的主動性與專業性,為后續開展防非宣傳奠定基礎。
創新防非宣傳 守護風險防線
針對投資者保護教育宣傳,磐松資產提出“三位一體”宣傳戰略:
精準教育:針對老年人易受“高息理財”蠱惑、年輕人熱衷“跟風炒基”的特點,培訓提出未來可行性強的差異化防范策略;
渠道覆蓋:注重線上線下多渠道的全面布局,擴大宣傳的覆蓋面與影響力,讓更多投資者了解資本市場常見騙局,增強防范意識;
案例警示:通過真實案例的展示與剖析,讓投資者直觀感受非法金融活動的危害,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
內外兼修 夯實機構合規根基
磐松資產倡導,金融機構需明確其在投資者保護中的主體責任,定期開展業務合規性自查,及時堵漏糾偏;全面深化投教活動,優化完善“集中性+陣地化”的金融教育方式,將“金融為民”落到實處;建立健全投資者舉報機制,設立客戶投訴快速響應通道,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移交線索,共同打擊非法活動,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未來,磐松資產將繼續堅守“金融為民”的本色,切實承擔社會責任,緊扣群眾需求開展針對性強、覆蓋面廣的特色金融教育宣傳活動,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為增強人民群眾依法維權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構建和諧健康的金融投資環境貢獻綿薄之力。(CIS)
校對: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