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綠前行,探索“新”能。新春伊始,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從江蘇省發改委獲悉,《江蘇省海上光伏開發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印發,提出重點利用海上風電場區、圍海養殖區和電廠確權溫排水區,開展海上光伏項目建設。計劃到2027年,江蘇海上光伏累計并網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左右,助力當地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發展海上光伏是貫徹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拓展發展空間、破解能源資源約束瓶頸、促進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
方案提出,要按照生態友好、節約集約、安全可靠、分步實施的總體思路,推動海上光伏規模化發展、立體式開發,全力打造沿海地區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助力沿海地區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到2027年,江蘇海上光伏集約化開發邁出堅實步伐,建成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全省海上光伏累計并網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左右。到2030年,江蘇全省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海上光伏累計并網規模達到1500萬千瓦以上,力爭達到2000萬千瓦。
方案要求科學謀劃,集約布局海上光伏項目場址。綜合考慮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域、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生態保護紅線、濕地保護、自然保護地、世界自然遺產以及接網消納條件等因素,重點利用海上風電場區、圍海養殖區和電廠確權溫排水區,開展60個海上光伏項目場址建設工作,裝機容量2725萬千瓦,全力打造江蘇省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形成基地化、立體式開發格局。其中,南通布局33個海上光伏項目場址、總裝機1144萬千瓦,連云港布局13個海上光伏項目場址、總裝機535萬千瓦,鹽城布局14個海上光伏項目場址、總裝機1046萬千瓦。
方案提出要穩步實施,加快國家光伏基地開發建設。充分利用新型光伏技術,按照“先行先試、集約開發”的思路,加快推進中核田灣、啟東和國華如東三個海上光伏項目建設,并按期建成投產,這三個項目共計280萬千瓦,并已列入國家第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在全面總結“國家大型海上光伏基地”建設經驗基礎上,穩步實施后續海上光伏項目,確保完成2027年和2030年海上光伏建設目標。
方案明確就地消納,助力構建區域新型能源體系。優化電源送出通道,充分利用項目周邊已規劃布局的海上風電、清潔高效火電等資源,實現“風光火”打捆送出,并按要求配置或購買功率不低于10%、時長2小時的新型儲能設施(服務),實現多能互補一體化運行,提升海上風光基地送出穩定性和開發經濟性。積極開展海上光伏匯集升壓站優化布局工作,對場址相近、容量匹配的光伏項目,優先考慮合建匯集升壓站,節約土地資源。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明確,電網企業要開展海上光伏接網消納專項方案研究,按照就近接入、就地消納的原則,優先考慮海上光伏采用22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就近接入消納條件較好地區,支持地方開展低(零)碳園區建設,助力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