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有新進展!
1月20日, 2025年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暨黨建工作會議召開。證券時報記者從會上獲悉,上海今年將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加快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深化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
2024年,上海地方國企資產總額首破30萬億元。截至2024年末,上海94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總市值2.78萬億元,同比增長28.5%。
上海地方國企資產總額首破30萬億元
2025年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暨黨建工作會議回顧總結了2024年國資國企改革工作總體情況,謀劃部署2025年國資國企重點工作。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華源指出,2024年,上海國資國企頂壓前行、奮發有為,加快改革、勇于突破,很好地完成了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項任務,在全市經濟社會改革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收3.5萬億元、利潤總額2693.5億元、歸母凈利潤1866.2億元,資產總額首次突破30萬億元。
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賀青表示,2024年,上海國有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國資布局結構加快調整,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國資監管更加科學高效,國企黨建基礎持續夯實。
根據上海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上海2024年加快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構建“四類一層”分類監管模式,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國資基金聯動改革深入推進,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上海建科與上咨集團等四組企業戰略性重組有序推進,國有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政策出臺實施。
“上海要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統籌配置國有資本,推動跨集團、跨層級戰略性重組,對部分企業實施‘瘦身健體’,打造一批龍頭企業、鏈主企業,提升競爭優勢。”賀青去年9月曾在媒體上撰文指出,加快企業內外部同類業務專業化整合,優化重點領域生產性服務業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平臺公司市值管理、存量運營功能,推動存量股權、資產盤活和低效無效資產處置,持續壓縮企業層級,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今年將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和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雙收官”之年,上海國資國企將聚焦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好基礎。
華源強調,上海國資國企要以更大力度服務“五個中心”建設,在助力增強整體效應、平臺效應、放大效應和輻射效應上發力,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盯目標任務,用足用好中央和市委各項增量政策,為上海全年穩增長打好基礎。要以更大力度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用好科技創新引擎,把握數智化方向,抓牢實體經濟載體,用好“進退留轉”手段,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躍升。要以更大力度優化國資監管體系,提升風險預警超前性,提升國資監管有效性,注重考核科學性,強化主體協同性,實現國資國企治理現代化。
賀青介紹,2025年,上海國資國企將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提升國有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度,鞏固國有經濟向好態勢,大力推進穩增長擴內需,助力降本增效,加強預期引導。
二是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加快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深化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
三是推動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落地見效,構建創新生態體系,推動公司治理形神兼備。
四是進一步提升國資監管效能,健全分類監管,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完善國資大監管格局。
五是持續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實現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夯實黨建基層基礎,為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匯聚更多力量。
“聚焦做強做優主責主業,推進一批集團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營業收入占比提高到30%左右。優化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城市保障類企業成本績效管理,推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等制度,強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上海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則這樣介紹今年將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其中,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面,去年7月16日,上海市國資委召開市值管理工作座談會。會上,上海國際集團介紹了市值管理業務工作方案,作為上海以“市值管理”為核心功能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上海國際集團將結合不同上市公司類別和需求,積極發揮平臺公司功能,支持配合上海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開展市值管理。
賀青彼時指出,要堅持多措并舉提升上海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能力和水平,打造具有上海特點的上海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體系。
校對:高源